在紧急医疗救援中,心肺复苏(CPR)是至关重要的急救技术,它能在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,为后续的专业医疗干预争取宝贵的时间,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急救指南的更新,CPR流程也在不断优化,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CPR流程,包括其变化、关键步骤和实施要点,旨在帮助更多人掌握这一拯救生命的技能。
一、最新CPR流程概述
最新的CPR流程基于2021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(ILCOR)的推荐,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、“Follow-Two-Steps-One-Look”(跟随-两步-一看)”的指导原则:这一新策略强调在实施CPR时,首先进行30次胸外按压(C),然后进行2次通气(B),随后进行一次“看”(检查反应和呼吸),以此循环进行,这一改变旨在提高CPR的效率和效果。
2、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调整:从之前的“30:2”调整为“30:2”或“15:2”的灵活性,即在前15秒进行30次按压后,如果施救者需要换人或进行其他操作,可以暂停进行2次通气,然后继续30次按压,这种调整考虑了实际施救场景中的可操作性。
3、“不间断按压”原则:最新指南强调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或进行其他操作时,应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,以保持血液流动,提高生存率。
4、使用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的指导:在CPR过程中,一旦AED可用且施救者经过适当培训,应立即使用AED进行除颤,新指南还强调了AED使用前的“看”(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和呼吸),以确认是否需要立即除颤。
二、最新CPR流程的详细步骤
1. 评估与呼救(Check, Call, and Care)
Check:首先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和正常呼吸,如果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,立即进行下一步。
Call:立即拨打急救电话(如120),并清晰说明发生的情况和位置。
Care:开始CPR之前,确保患者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,解开衣物以露出胸部。
2. 胸外按压(Chest Compressions)
位置:找到患者胸骨下1/3处(两乳头连线中点),一手掌根放在此处,另一只手重叠其上,手指交叉相扣,双臂垂直、有节奏地进行按压。
深度:成人至少5厘米(约相当于成人两个手指的宽度),儿童及婴儿的深度分别为4-5厘米和3厘米左右。
速率:每分钟至少100-120次按压,保持稳定、快速的速率。
不间断:尽量减少按压过程中的中断,如需换人或进行其他操作,应尽量简短且迅速。
3. 打开气道与通气(Airway and Breathing)
头后仰与抬颌:轻轻将患者头部后仰并抬颌,以打开气道,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伤害。
通气:捏住患者鼻子,用口对口或使用面罩进行两次快速吹气,每次吹气约1秒,确保胸部隆起,对于婴儿和儿童,应使用面罩或袋式通气装置进行通气。
4. 循环与AED使用(Cycle and AED Use)
- 继续按照“30:2”或“15:2”的循环进行按压和通气,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AED可用。
- 一旦AED可用且施救者经过适当培训,立即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操作,在AED分析完心律后,如果指示除颤,应立即进行除颤,除颤后继续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。
5. 持续监测与评估(Ongoing Assessment)
- 在整个CPR过程中,持续观察患者的反应、呼吸和循环情况,每两分钟评估一次患者的状况,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。
- 保持与急救人员的通讯联系,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操作。
三、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
1、培训与认证:掌握最新的CPR流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认证,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训,以保持技能的熟练度和更新知识。
2、团队合作:在多人施救的情况下,应明确分工,一人负责按压,另一人负责通气和AED操作等,确保团队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。
3、心理准备:CPR过程对施救者来说可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,因此施救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,以保持冷静和高效。
4、环境安全:在开始CPR之前,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环境,避免因施救而导致的二次伤害或其他风险。
5、持续学习与更新: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和指南的更新,CPR流程也会不断变化,施救者应持续关注最新的指南和研究成果,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